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鼓勵勝過規範:影響國中生STEM科際整合行為的因素

鼓勵勝過規範:影響國中生STEM科際整合行為的因素

文章資訊
關鍵字

【本篇報導由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林坤誼特聘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OECD於2019發表的報告指出,雖然臺灣的學生在數學和科學成績上擁優異的成績表現,但是在後續的分析中發現,他們在解決不明確的(undefined)問題上缺乏自信心,顯示出科際整合實作經驗對於學生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為能深入理解學生科際整合實作行為表現,以利教育工作者針對學生狀況安排適切的教學內容,本研究旨在透過計畫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Ajzen, 1991),瞭解參與全國性科技創意實作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學生之STEM科際整合行為(STEM integration behavior)以及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並進一步探討影響他們STEM科際整合行為以及行為意向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果包含:(1)學生對STEM科際整合的態度(attitude)和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意向,而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s)則不會;(2)學生在STEM科際整合上的知覺行為控制和行為意向會影響他們實際的STEM科際整合行為。


 

  從OECD的分析報告可知,學生對於自己在整合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知能來解決複雜問題的表現上仍不具有足夠的自信心,故在推動STEM教育的情形下,應提倡先瞭解影響學生整合STEM知識和能力表現的重要因素,以適切規劃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之教學活動。過去有許多研究著重於探討影響學生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的重要因素,然而這些研究大多局限於探討一所學校的學生狀況(Zhang et al., 2019, 2020)。雖然有些研究的參與者包含來自多所學校的學生,但因為學校的不同,參與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內容也各不相同(Luan et al., 2020),整體來看,目前很少有研究能夠從不同學校蒐集數據,分析學生在STEM科際整合學習上的行為意向(Chittum et al., 2017; Miller et al., 2018)。

  本研究之重點在於彌補過去研究在研究參與者方面的限制,藉由全國科技創意實作競賽(見圖1)表現優秀的隊伍中蒐集資料,並參考相關研究的建議(Cheng, 2019; Chu & Chen, 2016),採用Ajzen(1991)提出之計畫行為理論(TPB)來探討影響學生STEM科際整合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中的TPB模型包含: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以及實際行為。

 

圖1:全國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圖1:全國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以「學生STEM科際整合行為量表」蒐集92位來自8個不同縣市的中學生在五個面向上的表現得分(參與研究的皆來自該屆獲獎隊伍),並運用偏最小平方法的結構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LS-SEM)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圖2):(1)學生STEM科際整合行為意向會受到他們的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影響;而(2)學生實際STEM科際整合行為會受到知覺行為控制和行為意向的影響。 圖2.:研究結果
圖2.:研究結果

說明1:圖中Attitude代表學生對STEM科際整合的態度;Subjective Norm代表學生的主觀規範;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代表學生的知覺行為控制;behavioral intention代表學生STEM科際整合的行為意向;STEM integration behavior代表學生實際STEM科際整合行為

說明2:圖中紅色實線代表有顯著影響效果;綠色虛線代表無顯著影響效果;**p < 0.01; ***p < 0.001

 

  這項研究昭顯了學生STEM科際整合行為意向和進行STEM科際整合行為上的重要影響原因,並且彌補了過去僅探究行為意向,而忽略真實行為的研究缺口。在教學實踐上,藉由研究的分析結果與討論,研究者建議STEM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切勿僅透過規範來要求學生必須在設計與製作的過程中,融入STEM知識與能力」,而應該從提升學生對STEM科際整合的態度、鼓勵學生參與STEM科際整合之活動,並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STEM科際整合學習環境等方面著手,並且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反思自己學習經驗,增強他們的STEM科際整合知覺行為控制,以達到改善他們STEM科際整合行為意向與STEM科際整合實際行為之目的。

 

註:本文獲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期刊首頁肯定,為其中一篇「Most popular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22」的文章(March 3rd, 2023更新)。 

原文出處:Ku, C. J., Hsu, Y. S., Chang, M. C., & Lin, K. Y. (2022). A model for examin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EM integration behavior in a n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9(1), 1-13. https://doi.org/10.1186/s40594-021-00321-z 

古芷蓉 博士後研究員 | 英語學術素養中心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曾於美國普渡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她曾獲頒美國國際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員學會(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Educators Association, ITEEA)「2022-2023年度21世紀領導人獎」,也被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期刊評選為「2024 Leaders to Watch」。研究專長包含科技與工程教育、STEM教育、師資培育、跨領域課程設計與發展。

林坤誼 特聘教授 | 科技應用與人力發展學系

曾獲頒美國國際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員學會(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Educators Association, ITEEA)「2023推動STEM教育(Gerhard Salinger Award For Enhancing I-STEM Education)」暨「2020傑出科技和工程專業人員」獎項、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臺灣工程教育與管理學會研究獎、優良教育人員木鐸獎等榮譽。目前聚焦於STEM教育、科技與工程教育以及師資培育等領域的研究,期盼藉此逐步讓臺灣的研究成果也能對世界的學術研究社群發揮影響力。